庐江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-手机版亚博

员工文苑

“听漏工”:用耳朵为城市水网“号脉”

信息更新:2019-09-27 来源:转自 庐江新闻网 浏览次数:12290
       在庐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特殊群体,他们昼伏夜出,黑白颠倒,白天休息,午夜才上班,用默默无闻的工作和辛勤劳动守护着城市供水安全,他们就是县供水集团的“听漏工”。

918日晚上11点半左右,在庐城莲花泊公园内出现两个不停走动的身影,他们手拿电灯,身背检漏仪器,头部佩戴耳麦,走近一看,原来他们正在检查莲花泊公园内自来水管网的漏点。

据介绍,岁数大的名叫杨明堂,年轻的名叫梁勇,都是县供水集团的“听漏工”,也是一对搭档15年的师徒俩。

莲花泊公园内只有一所公厕和一处阅读空间,用水量有限,8月份公园内的用水量骤然猛增到1000多吨,比上个月增加了10倍。公园自来水管网属于表下管网,本不是县供水集园维护的范畴,接到公园管理方打来的报修电话后,师徒俩主动担起检漏的责任。由于莲花泊公园经过多次改造,管理单位换了多个,连一张自来水管网图纸都没有找到,这给检漏工作带来了难度。经过1个多小时细心检查,师徒俩才初步确定漏水点。“根据听漏器里发出的声音和周边溢出水中含有余氯,基本可以判断,漏点就在附近,明天我们将组织人员对路面进行开挖,做进一步判断。”老杨信心满满地说。

出于好奇,记者也佩戴上耳麦感受一下“听漏工”的工作经历,原来检漏仪器就是一个放大器,声音被放大七、八十倍,偶尔路边经过的汽车发出的声响在耳麦里就像一辆火车,高分贝的声音让人难以承受。

在做好莲花泊公园漏点标记后,师徒俩又匆忙赶往庐江县高新技术开发区下一个听漏点。

今年55岁的杨明堂于1997年走上“听漏工”工作岗位,是我县第一批“听漏工”,一干就是22年,说起刚干听漏工的体会,杨明堂至今仍记忆犹新,“一开始黑白颠倒,导致生物钟紊乱,白天睡不着觉,早饭吃不下去,加上长时间戴耳麦,出现耳鸣,很不适应。”

由于听漏工作不能有太大的噪音,除了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外,老杨和他的助手每天晚上10点才开始上岗,次日凌晨2点下班,每晚行走路程在6公里以上,深更半夜行走在大街小巷里,老杨和他的助手经常被人误解。“午夜工作,经常被人误以为小偷,好几次被群众报了警,闹出笑话。”老杨笑着说。

长时间夜晚上班,老杨的眼圈明显发黑,同事们开玩笑时都称他为“熊猫眼”。考虑到老杨年龄较大,身体难以吃消,组织上也曾建议他调整工作,但被老杨婉言谢绝,问起工作是否辛苦,老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“习惯了”。“我干这项工作有经验,有感情,再说苦事累事总要有人干,我是一名党员,我不干谁干。”

感到“听漏工”工作太辛苦,老杨先后带了6个徒弟,他们干的时间不长,一个个都换了工作岗位,现在只剩下最后收的一个徒子梁勇,其间梁勇也动过换工作的念头,但被师傅的精神打动,最终还是选择留了下来。目前师徒两人共同承担庐城225公里自来水管网听漏任务。

“工作中,师傅把技术毫不保留地传给我们,无论严寒酷暑,再苦再累从无怨言,他吃苦耐劳、认真负责的精神值得我一辈子学习。”梁勇深有感触地说。

22年来,老杨听漏行走的里程达4万多公里,老杨和他的助手发现的漏点近千个,庐城供水漏失率由37%降低至25%,在全省县级城市处于领先水平。

次日凌晨一点半左右,庐江县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一片寂静,整个庐城处在沉睡之中,天空中无数个星星仍精神抖擞地眨着眼睛,老杨和他的助手忙碌的情景在大道上留下长长的影子。这不禁让我们想起,老杨和他的助手不正是天上无数个无名的星星吗?虽然平凡,却时刻发出自己的光和热,不求回报,只为照亮他人。

 

 

网站地图